新闻动态

中医人必看, 张锡纯是这样区分和运用石膏的, 文章收藏不迷路!

在中医里,石膏一直是个“明星药材”,尤其到了清末民初,张锡纯对它的推崇更是到了极致。他的医书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里,石膏的篇幅占了所有药材之首。十九个自拟方里,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以石膏为主药,临床病案中使用石膏的比例也很高,所以同行们干脆给他起了个绰号——“张石膏”或者“石膏先生”。

张锡纯认为,石膏里面含有硫和氧,性凉却能往外散,有透表、解肌的力量。对于外感实热的人来说,用它的效果,常常比金丹妙药还直接。《神农本经》上说它“微寒”,这说明它并非寒得厉害,还提到它适合产妇使用,可见性质非常温和。然而,他指出,很多医者误把石膏当成大寒之品,还喜欢煅用。煅过的石膏性情变了,从原本能发散的性味,变成了收敛——就像点豆腐要用煅石膏来凝固一样。如果把它用在外感实热的病人身上,反而会把痰火困住,不让它外泄,这就等于把救命的金丹变成了害人的毒药。

张锡纯认为,这样的误用一旦发生,大家又不反思是“煅错了”而怪罪到石膏头上,说它猛烈伤人。于是越传越可怕,很多人用石膏变得心惊胆战,就算敢用,也只是象征性地放一点点。可石膏质地很重,用量太少,就很难扑灭像火烧原野一样的炽热之症。

在他的临床经验中,治疗外感实热时,有时会单用石膏,有时配合其他药物,但一定会煎成较多的药液,让病人分几次慢慢温服。等热退了,不必勉强喝完。张锡纯认为,这样多煎徐服,一方面能让病人安心,另一方面可以让药力持续停留在上焦和中焦,不让寒凉之性直接下行伤到脾胃,引起滑泻。

他强调,生石膏用来治外感实热,绝不会伤人;只要是热实证,就不可能退不了热。唯一要注意的是,若脉象虚而又见热盛,多半是实热里夹着虚热,可以仿照“白虎加人参汤”的思路,加点人参和石膏同用,也一样能把热降下来。

张锡纯提醒一个细节:药房里打成细末的石膏,大多是煅过的,即便方子上明确写着“生石膏”,店家往往也会用煅的来替代,一来因为库存方便,二来觉得这样才稳妥。可他认为,这恰恰是误区。真正的生石膏应该买整块明亮的,亲眼看着打成细末才放心——石质的药如果不打细,煎不透。要是买到煅的,即便是无意间煎了,等药液煎好后,发现石膏凝在壶底,倒都倒不出来,那就说明是煅石膏,这样的汤药是绝对不能喝的。

从张锡纯的经验来看,石膏的妙处就在于“放胆用生,不可误煅”。他认为,明白它的性质,掌握它的用法,就能在高热病人面前稳准狠地退热,而不用担心寒凉伤身。真正的医者,除了懂方药,更要懂药性的真面目,不被流俗的偏见所迷惑。



下一篇:没有了